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_观后感450字 一场《雷雨》之后_读

时间:2023-04-03 21:28:03 来源:抄写作文网 分享至:


(资料图片)

抄写作文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_观后感450字 一场《雷雨》之后_读来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_观后感450字

前几天,我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感到十分的惋惜和悲痛。

以前圆明园是那么的辉煌,那么的美丽,是用了一百五十一年建成的,它始建于康熙46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有许多的漂亮景物,有稀有的奇珍异宝,等等;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红墙绿瓦又庄严又美丽。这里有各类历史文物,如:十二生肖铜像,青铜礼器,名人书画……这里还有仿照各地名胜的景观,对照古诗的诗情画意建造。流连其间,仿佛让人置身在童话般的幻想境界中。它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圆明园可称是“天堂”,可是当我读到英法联军在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肆无忌惮的任意抢夺。拿得动得拿,搬得动得搬,实在运不走的就毁了。之后,他们为了销毁罪证居然一把火烧掉了圆明园。这个园林艺术的精粹、瑰宝。就这样毁了,人们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地看着圆明园被毁,他毁在了*、贪婪的英法联军手里;毁在腐败、无能的清*手里!我心中感到万分地憎恨。

我们不能忍受当时“落后了就要挨打”的历史,但是这段羞辱的历史能让我们永远都记住“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句话,我想这一代的重任,就要落在我们的肩上了,所以我们新一代的人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后才能报答祖国,回报社会!

一场《雷雨》之后_读后感1300字

初看《雷雨》只觉身陷一个燥热压抑、紧张急迫的环境之中,诡异的灰色天空仿佛立刻就要坍塌下来,空气中紧绷而又躁动的因子让人透不过气来,一瞬间周围又突然地安静下来,在人还来不及思考的时候,头顶突现一道惊雷,一切的矛盾、冲突都集聚在了一起,纠结成一场无可挽回的悲剧……

曹禺曾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所显示的是我所觉得的宇宙间的残忍,相信种种宇宙斗争的背后有一个主宰。”我有一段时间一直没能理解曹禺所说的“情绪的发酵”和“宇宙间的残忍”代表什么,只是觉得这是一种能令人窒息的憋闷。细细品读《雷雨》之后,我突然明白了曹禺当初创作时的感觉,他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只是发泄了一种复杂多变的情感,那种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使得曹禺本能地倾诉了自己内心所积蓄的一切,表现了一个他想让世人看见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专横倔强的周朴园、有自私懦弱的周萍、有强悍乖戾的周繁漪、清亮单纯的四凤和周冲……所有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让人不禁感叹这场命中注定的悲哀。周朴园是这场悲剧的源头,身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他狡诈贪婪,对手下的工人极尽剥削之能,在鲁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内心的鄙陋、势利暴露无遗,他的性格是那个社会的残忍与黑暗的最好体现。周萍和他的父亲一样,对待感情迟疑矛盾,他冲动盲目的眼睛总闪着软弱与妥协,他总在悔恨自己所做的事,但那些零星的理智又是那么不堪一击,所以一个接着一个的错误就这样产生了,他想要自赎,但又抗拒不了诱惑,他的人生充满了悖论,最终以自杀结束了他矛盾的一生。鲁侍萍是一个受封建礼教毒害的牺牲品,她具有和《雷雨》格格不入的沉默,她守着生命底线不断退让,容忍着命运对她的践踏,以致她的灵魂在寂静中慢慢枯萎,最终化成一首悲凉的挽歌……

周朴园之妻繁漪是我最喜爱的角色,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爱时如火,恨时如冰,在封建礼教的浸染下,她丝毫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她渴望冲破家庭的牢笼,却错误地把希望寄托在了那个有着枯萎灵魂的周萍身上,她的感情是畸形、疯狂的,作为一个女人,她拥有一切可以满足她物质需求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她却长期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空虚,直到周萍的出现,她以为她找到了常年情绪压抑的突破口,她不顾伦理道德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周萍,单纯地以为周萍就是那个能够带她飞出这让人窒息的牢笼的人,但她最终却被周萍无情地抛弃了,她的所有爱和希望都在那时化为灰烬,伴着包含恨意的泪水,化作了一把仇恨的利剑,在那个雷雨之夜,锋芒乍现。她召集全家人说出了她和周萍的关系,把所有酝酿在地底的矛盾都推向了极端,在她看到自己的所爱周冲自杀、自己的儿子周冲触电身亡时,她的所有情感在一瞬间崩溃了,她的恨、她的爱也随着雨水消失殆尽,她的灵魂被再次掏空,所以,她只能疯。也许只有疯狂才是她这错误一生的最好结局,因为死亡配不上她如此惨烈的一生,就像给肚子里塞满了沙子的人再塞一了把沙,繁漪的疯让人感到悲哀,但又觉得也许只能如此了。对于她来说,爱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她只能恨,但这种恨又是因为爱到深处才产生的,这种令人绝望的悲凉,怎能不令人疯狂!

《雷雨》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悲剧,曹禺通过对周朴园一系列人物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的刻画,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旧社会资本家的伪善、丑陋的本性,也揭示了旧社会的封建观念对人们的毒害,这出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上演的悲剧也是不可避免的了,而我们也只能在唏嘘之余感叹宿命的无奈了……

标签: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