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您的皮肤会害怕什么?是蚊虫叮咬?还是日晒风吹?
有这样一种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不求医”的植物,只要家里有盆它,就能解决掉很多的皮肤问题。
(资料图)
被蚊虫叮咬了、被太阳晒伤了、皮肤干燥了、被开水烫伤了......这些看起来不严重但却很折磨人的小问题,它都能够解决。
它,就是芦荟。
说起这芦荟的“神奇”,曾多次亲身体会过。
那时候还在上大学,需要住校。
为了同学们的安全着想,寝室里是不允许用一些大功率的电器的,包括自己烧热水。
所以,如果想要用热水进行洗漱,需要去热水房排队接水。
有一次,接了满满一大盆开水,想把水端走的时候,没拿稳,一整盆水全浇到了脚上,疼得亦茹嚎出了杀猪般的叫声。
那滋味,真叫一个“酸爽”。
在小伙伴的搀扶下,立刻去了洗漱间,打开水龙头,用凉水哗哗地冲。
按理来说,应该在降温之后尽早去医院。
但是,一方面是当时离不开流动的凉水,太疼了,只有流动的凉水不停地冲才能稍微缓解一些;另一方面是大学位置比较偏远,离学校最近的医院也很远,坐车过去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小伙伴们去校园外打车也是需要时间的。
这样一来,时间上就会稍微有些耽搁。
对于烫伤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啊。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很容易感染或是留下疤痕的。
好在当时有一位小伙伴,她喜欢种些花花草草,得知情况之后,并且确认了对芦荟不过敏之后(划重点:用芦荟之前一定要确认不过敏才行,尤其是新鲜芦荟),“支援”了几瓣新鲜的芦荟。
在用流动凉水彻底降温,并且确认暂时皮肤还没有出现水泡、破溃之后,亦茹把芦荟的粘液状部分暂时贴敷在烫伤的地方,用保鲜袋装了一袋子凉水,敷在上方。
就靠着这看似“简陋”的装备,坚持到了医院。
可能是因为及时降温以及芦荟用的及时吧,即便是后期经历了大范围水泡、脱皮等过程,现在被烫伤的地方也是没有留下疤痕的。
现在回想起来,芦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这种程度的烫伤,需要注意的大致是避免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镇痛、避免形成疤痕。
而这几点,恰好芦荟都可以做到,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擅长”。
那么,芦荟是怎样发挥本领的呢?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下。
当我们的皮肤出现伤口的时候,创面的“干净”程度会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
拿烫伤来说,如果伤口感染了,那么被烫伤的部位很容易出现化脓、溃烂,恢复起来就会比较困难。
也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菌感染越少,愈合过程越短。
芦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它的存在帮助亦茹阻挡了在到达医院之前被感染的可能性。
研究显示,芦荟抗菌杀菌本领与抗生素相似,并具有抗生素所不具有的本领:清除细菌感染产生的有毒代谢物、清除细菌被杀死后菌体留下来的内毒素、不产生细菌的耐药性且对易产生耐药性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较为敏感。
芦荟叶片中含有的皂角苷和芦荟酊具有很强的杀菌性,主要是通过抑制病原体(主要针对丝状菌、葡萄状球菌、革兰氏阳性菌、绿脓菌、阴性菌及病毒等)的繁殖起到直接杀菌之功。
也就是说,芦荟叶片汁液中含有的芦荟酊是抗菌性很强的物质,凡接触到芦荟汁液的病菌都是有可能被杀死的。
想来,正是芦荟的这种抗菌杀菌能力,守护住了皮肤上面的“伤口”,让创面能够“不受打扰”“安安静静”地进行愈合。
也正是因为芦荟的此种本领,其对蚊虫叮咬等多种类型的皮肤问题,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缓解。
对于被烫伤来说,与疼痛“和平共处”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那真的是“火辣辣”的疼啊,根本忍不住,甚至疼到难以入眠。
夜深人静,躺在床上和疼痛“亲密接触”,因为不想影响到同寝室小伙伴的睡眠,还不能发出声音,甚至不能太频繁地翻身,只能强忍着疼盼日出。
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第二天一早,观察了一下伤口,没有破溃的表现,就从床上翻身而起,拖着“小瘸脚”去找有芦荟的小伙伴求助了。
虽然不能完全不疼,但是能缓解一点也是好的。
毕竟,芦荟是有镇痛本领的。
学者们曾采用小鼠扭体法测定芦荟对小鼠的镇痛能力,研究显示芦荟可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说明芦荟具有良好的镇痛之功。
现代研究表明,其机制可能是芦荟在消炎、止痛的同时,还可以帮助营养和镇静神经末梢,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从而使“红、肿、热、痛”的症状得到缓解。
也就是说,芦荟对疼痛的缓解并不局限于亦茹感受到的疼,如果是其他问题比如蚊虫叮咬、皮肤干燥等造成的皮肤疼痛,芦荟也是可以帮助进行缓解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愈合这个词,但是可能对这个词的了解并没有那么深。
“创面愈合”,究竟是什么?
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创面愈合是指由于致伤因子造成组织缺失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进行修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它在本质上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因素所致的组织细胞损伤的一种固有的防御性适应性反应。
假设马路边有一个已经建好的房子,一辆车冲过来,把墙撞出个窟窿,那么这个窟窿就是“创面”,修补这个窟窿的过程,就是“创面愈合”的过程。
只不过,修房子需要从外界运输砖块、水泥等物质,而创口愈合需要身体自己“努力劳作”。
既然都是身体自己的工作了,芦荟又能帮什么忙呢?
还真能帮上“大忙”。
当一个房子被撞出了一个“窟窿”,想要把房子修好,就得先把房子保护起来,确定一下破损的位置和范围,千万别让其受到“二次伤害”。
研究指出,芦荟多糖对早期烧伤后的创面有保护之功,可能与改变创伤面NO和内皮素的含量有关。
确认好房子的破损范围之后,还得把被撞的地方清理干净,把破碎的砖块水泥清理出来。
研究显示,芦荟能给烧伤创面的修复、再生提供一个生理性湿润环境,通过渗透,由表及里,由里及表的无损伤液化,使坏死组织、创面分泌物、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及微生物不断排出,从而减轻创面再损伤和感染的机会,尽可能大限度地保护有生机的组织、促进创面愈合。
多项药理实验均证实芦荟具有消肿、止痛和生肌本领,对于各种轻度烧烫、灼伤的调养均有不同程度的帮助。比如,芦荟多糖既可通过减少烫伤创面渗出和水肿,增强创面胶原合成,又能使烫伤创面皮肤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增加,从而促进创面皮肤愈合。
如果想快点把房子修好,砖块、水泥等材料得及时运过来才行。
新鲜的芦荟叶汁中含有人体所需的且不能被人体合成的多种氨基酸,能促进伤口的愈合。
当然了,维修房子的时候,除了材料数量得充足,材料的质量也得过关才行。要是拿纸糊的砖块去修房子,那肯定是修不好的。
研究表明,芦荟能使创面肉芽组织中透明质酸和硫酸软骨素B的含量提高,并能促进细胞外基质中葡萄糖胺聚糖合成,从而改善创面状况。
在各方的倾力合作下,相信房子很快就会被修好啦。
等等,这房子修好是修好了,但要修补的位置和原来的房子不那么“和谐”,有明显的“疤痕”,一眼望去就是被修补过的,那多不好看啊。
别着急,让芦荟来想想办法。
研究显示,芦荟通过减少炎症和提供更加成熟的肉芽组织,可加速愈合并可能产生良好的重塑瘢痕。
我们都知道,血管是人体内重要的“运输通道”,组织修复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代谢产物,都是需要通过这条通道来进行运送的。
芦荟中的芦荟苷、异柠檬酸钙等物质能帮助排出体内污物,软化血管,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保持修复过程中“运输道路”的通畅。
研究显示,库拉索芦荟可缩短愈合时间、提高创面上皮化率、加快肉芽组织的增生、促进皮肤创面的修复。
大学在海边。
既然守着海边,那不进行一次海边烧烤多遗憾啊。
那时初见海,初生牛犊不怕虎,根本不了解海边“紫外线”的“威力”。
是日,天气晴朗、惠风和畅,穿个背心没有采取任何防晒措施的就在海边疯玩了一整天。
回来就傻眼了。
凡是露在外面的皮肤,都开始发红、发痒、发疼了。
这是晒伤了啊。抓紧补救。
小伙伴递过来几片芦荟叶子,确认不过敏之后,就给敷上了。
刚刚敷上,疼、痒的问题就缓解了不少,连续用了5天左右,蜕皮等晒伤的症状基本就消失了。
研究表明,芦荟对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可能是其防晒的主要机理。
芦荟提取物可以抑制中波紫外线辐射引起的角质形成细胞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并阻断由T细胞介导的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和接触性超敏反应,从而起到防护紫外线的辐射损伤之功。
还有研究发现芦荟凝胶中含有一种小分子量的免疫调节剂能通过修复UVB引起的表皮朗格汉斯巨细胞的损害从而减少UVB引起的皮肤损害。
除了防晒以外,芦荟在清洁皮肤、调节水油平衡、保湿、美白、延缓皮肤衰老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本领,如果大家感兴趣,以后我们可以继续聊聊。
在这里要先强调一下,芦荟外用之前,一定要先进行过敏测试,确认不过敏之后才可以用。
有的人皮肤对芦荟特别敏感,外用新鲜芦荟之后皮肤会有痒的感觉或出现红色的小疹斑点,这种情况就要避免使用新鲜芦荟了。
①烫伤
我们在家中,如果出现了比较轻的烫伤,可以用芦荟进行缓解。但是如果情况严重,一定要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烫伤大多是误碰到热水所引起的烫伤,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尽快将受伤的部位放在水龙头下冲冷水冷却,直到刺痛感消失为止。
局部经冷水冲洗冷却后,再用已清洗干净、经过热水消毒的芦荟叶,去刺及表皮后,将果冻状部分贴在烫伤的部位,上面再盖上干净的玻璃纸,或用与芦荟叶大小相仿的塑料薄膜盖上后用绷带固定。
每过两三小时后需要用新鲜的芦荟把之前的替换下来,这样有助于防止感染、镇痛、消肿、促进伤口愈合。
如果衣服粘着皮肤,记住不要勉强剥除,要去医院进行处理。
②蚊虫叮咬
每年一到夏天,很多人都会受到蚊虫叮咬的困扰。
因虫咬而出现痒、红肿或疼痛时,可将芦荟洗净,取出芦荟的果冻状部分,切薄后直接贴于患部,芦荟水干之前要及时替换。
在芦荟的帮助下,痛、痒、肿等问题都会得到缓解。
③晒伤
如果皮肤被晒得发痒、发热、爆皮,可以用芦荟进行缓解。
将洗净后的新鲜芦荟去刺去皮,再以果冻状的叶肉直接敷在日晒过的肌肤处即可,芦荟水干之前要及时替换。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