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贵博文物说节气 | 清明宜纳新|世界今日报

时间:2023-04-05 07:47:37 来源:多彩贵州网 分享至:

栏目背景


(资料图片)

规矩,自信和希望。这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归属,传承和文化。这是每一件文物,所承载的自远古以来,华夏民族在造物、开智的探索求知中,蕴藉的深厚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让“诗意的历法”和“厚重的历史载体”联名,焕活文物魅力!贵州省博物馆联合多彩贵州网教科文体事业部,策划推出“贵博文物说节气”系列报道。让我们在文物和节气、时间和空间的交汇中,感受数千年文化积淀下,文明的自信与博大。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应腾)气清景明,万物纳新。清明,这个本是自然节气,因为融入了寒食节的习俗,我们才在这一天祭祖追思。

今天,我们来看贵博馆藏一级文物,来自贵州“最豪华”石室墓里的一位宋代“菲佣”——杨粲墓“进贡人”石刻。

墓主杨粲,是播州第13代“土司”,他执掌播州的几十年,也是播州的辉煌高光时期。这座墓是他和夫人的合葬墓,1957年清理发掘,是播州杨氏土司现存最重要的古迹之一。由于早年被盗,随葬品幸存不多,但凭借全墓190幅雕刻,成为我国目前发现石刻最丰富、豪华精美的南宋墓葬。

在人物、动物、花卉、动物等石刻图案中,最有趣别致的,就是在墓两室过道旁的两尊人像。因为头顶东西,卷发造型的生动形象,被考古人称为“进贡人”石刻。

看,身体肥壮的他高鼻大眼,一头卷发,双手双脚都戴了镯子,双手托着一盘东西,放在头顶。看盘里的宝贝,有珊瑚、珠宝、犀角这类的奇石珍宝,这拔山扛鼎,趋步向前的气势,呈现出向上敬献贡品姿态。

看人物模样,并不像本地人,有学者结合文献资料分析认为,“进贡人”或是来自南海的“昆仑奴”。而进贡的物品,则是南海常见的物产。

你看,播州虽是一方封闭的山地,但在700多年前,边疆地区和万里之外的南海就有着互动交流。这活灵活现、生动有趣的石刻造型呈现在墓室中,恰好也说明当时播州物阜年丰,疆域安宁,显示了南宋时期播州的包容与开放,为探讨播州与域外世界的互动提供生动注解。

风起,万物吐故纳新。在万物清明时节,听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黄春艳给你讲述的宋代“菲佣”——杨粲墓“进贡人”石刻的故事。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